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地质公园——江苏南京方山风景区脚下,规划用地1660亩,一期校园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已建设用地810亩,完成校园建筑约33万平方米。校园设计风格别致,中西合璧,四季葱翠,三季繁花,拥有两万多平米的观光草坪、四万余平米的连体图书馆以及气势宏大的教学楼群、室外露天剧场与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是集求学研习、艺术展演、传媒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园林式校园。
2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校共设有文化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摄影学院、演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技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0个二级学院和思政教学部与基础教学部。开设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
学院 |
专业(括号中为专业方向) |
文化管理学院 |
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广播电视编导(制片管理、宣传发行)、文化产业管理(媒体策划营销、会展经营管理、旅游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媒体管理)、经济学(传媒经济学、媒体财务管理)、国际文化贸易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企业传播方向、舆情调查与分析方向)、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新闻评论、社教专题、综艺娱乐、会展及商务类节目播音主持、出镜记者、影视剧配音及文艺作品演播、双语主持 |
国际传播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外语)、外语+国际新闻 |
广播电视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导、文艺编导) |
摄影学院 |
图片摄影、电视摄影、照明与艺术 |
演艺学院 |
戏剧影视文学、录音艺术、音乐学、戏剧影视、表演 |
艺术设计学院 |
艺术设计和美术学两大专业,涵盖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文物鉴定与保护以及戏剧影视美术设计(2013年转入艺设学院)等9个专业方向 |
传媒技术学院 |
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 |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数字电影技术、数字影视特效、网络多媒体、媒体包装)、动画(二维、三维、漫画与插画、游戏美术、衍生产品设计) |
专业信息截止至2013年9月1日
2013年新增加专业:法语,西班牙语,日语,葡萄牙语 , 意大利语
师资力量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势, 根据“大传播、全媒体、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现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摄影学院、演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管理学院、传媒技术学院10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政与基础教学部。开设了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文化传媒各个领域。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专业。截至2012年9月,在校本科生已突破11000名,其中,艺术类占60%。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逐步建立健全了开拓创新、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现有一批在教育界、传媒界卓有成果的教授,还有诸多富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截至2012年9月,南广学院共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50余人。南广学院另从国内外业界、学界聘请了400多位知名教授、专家任兼职教师,充实了学院师资力量。
办学特色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新模
式、新机制,致力于为全国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成为中国传媒界重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媒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学院派影视节目创研制作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加强学科建设、全面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心,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院不仅有一大批在教育界、传媒界享有盛名、卓有成果的老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已逐步建立了一支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品质好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实现学院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1年09月,该校共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756人。另从国内外业界、学界聘请了400多位教授、专家任兼职教师,大大充实了该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成就
学院明确“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办学思路,重视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传媒与艺术人才。
学院鼓励倡导师生实践,创新创意气氛活跃,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师生在国内外各类专业赛事上屡创佳绩,摘获各类奖项达600多项,其中国际范围获奖80多项、国家范围200多项、省市范围300多项,包括Telly国际广告节、法国飞帕电视节、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等重要国内外专业赛事。学校大力支持学术研究,教师获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立项,出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材近百部,并正式出版了《传媒与教育》学报。
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五届近万名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据江苏省教育厅委托麦可思公司进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和“毕业时掌握的创新能力水平”两项指标已连续三年位居第一。此外,学院以培养优秀毕业生为目标的“南广名片”工程取得初步成效,《金陵十三钗》女主角倪妮、《西施秘史》女主角邬靖靖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已登上了文化艺术一线舞台。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方针,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现已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和传媒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搭建了开放式、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曾成功举办了两届“私立大学生态环境及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参与承办了两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接待了500位国外大学校长及政府官员来访。
此外,学院充分依托应用语言教育资源,采取“3+1”、“2+2”以及“3+2”、“3+1+1”本硕连读等模式,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人才。现已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法国卡昂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等近30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已累计派遣550余名在校生出国学习,600多名毕业生到15个国家和地区知名高校留学深造。此外,学校长期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工作并经常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校讲学。
学院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类和普通类学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证书,按照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士学位。
发展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力争到202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化发展的教学型传媒院校,发展成为中国应用型本科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传媒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传媒内容创研制作基地。所谓“特色鲜明”是指坚持为我国传媒和文化事业服务的方向不变,培养一大批上手快、后劲足的传媒行业急需人才。所谓“国内知名”是指整体实力成为江苏省26所独立学院的领头羊,全国322所独立学院前20强;多数专业达到省内一流,精品专业达到国内一流,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现“全国一流、江南第一”。所谓“国际化发展”是指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媒体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人才。
①办学性质定位。南广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创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办学类型定位。南广学院是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教学型院校。明确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教研为社会服务。
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南广学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传媒人才。
④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南广学院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发展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同时,做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准备工作。
⑤学科结构定位。南广学院传承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优势,突出传媒教育和应用语言教育特色,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基础学科,促进学科群建设。
⑥服务面向定位。南广学院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辐射全中国,为文化传媒产业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董事长
蒲树林(Kevin Pu),出生于1956年2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副高 职称,著名企业家以及民间教育家。现任林立集团董事局主席、华夏视听传媒集团董事长、华夏电视台(Pacvia TV)总裁、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副会长。
董事会
蒲树林、吴延熊、马近平、王温凤、丁海宴、秦存良、李峰、李燕萍、王睿。
校长
高福安,男,汉族,河北丰润人,1954年11月出生,1978年毕业于四川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1978年8月分配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87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进修班分专业。2002——2004年在职进修MAB课程并获得澳州国际公开大学MBA学位。2014年5月12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召开全校干部大会,正式宣布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高福安教授出任南广学院校长。
名誉校长
刘继南,女,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2月生, 湖北省孝感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65年起一直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和担任领导工作。刘继南多年致力于高校管理、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并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任中国邮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邮电高校学组组长。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名誉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主席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理事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协会副会长。
党委书记
王温凤,女,汉族,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正处级调研员。
1975-1984年,曾在北京密云县委文教部、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工作;1984-2001年,历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科长、副处长、处长;2001-2009年,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9-2011年,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董事会董事、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陈怀之,男,汉族,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习。1991年9月-1995年12月,任文化部外联局西欧处副处长;1995年12月-1999年5月,任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一等秘书、参赞;1999年5月-2002年2月,任文化部外联局综合研究处参赞;2002年2月-2004年2月,任中国驻印尼使馆文化参赞;2004年2月-2011年5月,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副局级文化参赞;2011年5月起,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马增良,男,汉族,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 1984-1997年,先后任黑龙江省嘉荫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向阳乡乡长、书记、嘉荫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长;1997-2001年,先后任黑龙江省伊春市政法委书记、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2001-2004年,任黑龙江恒运集团副董事长;2005-2006年,任环球育龙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主任;2007-2011年,任全国高健委基因健康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重点城镇建设指导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校长。
严翔,男,汉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播音指导,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河北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播音主持作品曾获中国广播协会播音作品评比一等奖、首届全国百优节目主持人称号。论文曾获首届全国主持人论文评比金笔奖、河北省社会科学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参与组织、策划、创作的广播电视作品分获中国广播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星光奖等。事迹曾载入《白杨颂》(中国传媒大学建院30年优秀毕业人才专辑)一书。2013年11月起,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中层干部会议民主决议通过,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校长。
历任领导
校 长 |
党委书记 |
刘继南 |
冯克庄 |
吴延熊 |
王温凤 |
丁海宴 |
王温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