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温州日报》围绕我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师生典型等方面同时刊发五篇报道,分别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俞为民:南戏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600余专家学者“问道”课改新动向》《温大化材学院:59个考研喜讯背后的“暖人”故事》《上海实践感知现代化》《毕业作品展引人眼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俞为民: 让温州的南戏走向世界
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俞为民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俞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南戏研究与戏曲格律研究。
要在南戏故乡研究南戏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专著19部,整理古籍15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在四十年的南戏研究生涯中,俞为民虽已与温州结缘,但真正来到南戏故乡进行南戏研究,还得从2012年算起。
2012年,温州大学大力推进南戏研究的纵深发展,引进俞为民为特聘教授,专门成立南戏研究中心,开辟南戏文献陈列室,成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选择在临近退休时来到温州大学,“一是基于想在南戏故乡研究南戏的心愿,二是作为余杭人想为浙江做点贡献。”俞为民认为,南戏国际学术论坛上如果缺少温州高校的身影,那是一种缺憾。
来温大瞧瞧、坐坐,这一待就出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国家哲学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正式结项;获国家图书出版界最高荣誉“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蝉联两届浙江省哲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温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确定为浙江省一流A类学科的建设单位,全省中文学科获此殊荣的仅有三所高校。
立足“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温大的办学定位。而俞为民所执教的南戏研究,正是从人文学科找出温州的特色,从而获得竞争力。如今,南戏和戏曲研究已经是温州大学的特色专业,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围绕“升博”工作,人文学科是温大博士点建设的重点方向,而俞为民的南戏研究将在科研成果、教学、专业方向上面提供强大的支持。
为南戏研究注入新生力量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追根溯源,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不过,温州虽是南戏的发源地,但南戏不是温州的,南戏是中国的,我希望南戏也是世界的。”多年来,俞为民一直想要扩大南戏研究的影响。除了坚持组织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他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研究人才的队伍建设是关键之一。
其实早在1987年,全国南戏学会就已在温州成立,王季思、徐朔方等国内外著名学者等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学术群体。二十年之后,这批专门研究南戏的学者年龄都大了,形成了一个空白时期。因此,在接过温大的橄榄枝,也接过南戏研究的接力棒后,俞为民认为,只有建立一支老中青配置的队伍,才能让南戏研究的发展之路更顺、更广。
来到温大不久,俞为民便联合温州市艺术研究所的专家,在市文化局的牵头下,共同成立“新九山书会”,为南戏新编工程献言献策。在学校里,他拉近戏曲与美术、音乐、外语的距离,美术学院就有教师在俞为民的影响下,开始古戏台戏曲图饰的研究。
现在,南戏和戏曲研究方向每年招收两个研究生。他相继指导学生完成南戏的改编、南戏在地方戏之中的流变等课题研究,更为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林施望,设计了南戏域外传播的研究方向,该生在硕士阶段即完成30万字的译著。
如今,传统戏曲面临着危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此,俞为民看得倒很轻松:“戏曲的群众基础是有的,民间戏班也是活跃的。危机不是死亡的终结,它不会让戏曲消失,而是一种转变的生机,转变之下戏曲才能更好地保存。”
600余专家学者齐聚瓯海 “问道”课改新动向
近日,首届“罗山·塘河缘”高峰教育论坛暨瓯海区第八届课改论坛小学语文专场在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举行,来自温州各县(市、区)及四川阿坝县的教师代表60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探讨课改新动向。据悉,这是瓯海区政府为推进“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树立的教育品牌,开启了温州大学与瓯海区政府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近年来,瓯海区深入实施“大办教育”战略,大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系列行动。2018年依托温州大学的优质高校资源,推行校地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温大高等教育与瓯海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了“罗山·塘河缘”教育高峰论坛,为全市乃至全省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最前沿的展示平台。
论坛后的小学语文专场活动,紧扣“基于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展开。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市教坛中坚吴雪萍老师的《肥皂泡》一课借助预习单,创设玩肥皂泡的情境,开展“趣配音”和“好声音”两场学习活动;丽水实验学校副校长、省特级教师杨丽佳的《题临安邸》一课基于学生的认知疑惑,深入理解“暖风”、“游人”、“醉”的涵义;乐清市丹霞路小学、省特级教师牟原喜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以词语为线索,结合时间元素整理感知课文内容。
台上教师倾情分享,台下教师畅所欲言。省特级教师、温州市籀园小学副校长林乐珍分享了“课标和课后题、教材的二次开发、课程的视角”层级发展策略;省特级教师、乐清市丹霞路小学牟原喜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问题的来源”;市教坛新秀、瓯海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爱茹指出“提问要关注逻辑”;潘桥陈庄小学李凯和老师结合自身课例,分享除学生提问外,教师提问能引领课堂走向深处等观点。
在当天的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为在场嘉宾们带来了题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我们丢失了什么》的专题讲座。王荣生是新中国首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被誉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座高峰”。讲座中,他以《家乡的桥》一课为例,抽丝剥茧地讲析教材的关键点、学生的疑难处,之后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学点、知识点、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的课文教学。他重学理更重实践,着重介绍了“联结、提问、图像化”等阅读策略。
据悉,为扩大覆盖面,本次论坛还采用了线上线下“1+x”模式,直播点击量达1.2万人次。
温大化材学院:59个考研喜讯背后的“暖人”故事
随着2019年考研复试工作结束,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中有59名同学考取自己向往的研究生,升学率达到31.38%。其中,近两成学生考取中科院和“双一流大学”。
退伍大学生高分考取中科院研究生
前不久,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师范专业毕业生栗凡接到中科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从优秀大学生到优秀士兵再到考取中科院研究生,这位来自新疆的大学生在过去六年里做到从军、求学样样不平凡。
2014年9月,作为在校大学生,栗凡义无反顾的踏上通往军营的列车,奔赴上海宝山海军91045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海洋卫士”。服兵役期间,栗凡多次完成战备任务和训练,参加部队军事演习、专业比武。正是因为军队这种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及工作状态,锤炼了栗凡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他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历了两年的军旅生活,再次以学生的身份回到校园,栗凡面临着专业学习的困难。为了弥补差距,他潜心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他决定读研深造,并将考研目标定位中科院。
在备考的六个多月中,栗凡坚持每天学习十小时以上,虽说国家对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研有相关政策,但栗凡并没有心存侥幸,而是按照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下目标,严格执行。也正是这种绝对执行力,使他最终在同专业所有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中科院成功录取。
在谈及自己考研经历是,栗凡深情地说:“正是因为当兵给了我一种精神信仰,每当考研遇到困惑时,都会依靠这种信仰坚持下去。”
“牛”寝室室友抱团学习共进步
在2019年全国各高校硕士研究生考录中,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A13-419男生寝室因考研成绩“火”了一把:徐佳印、吴宇豪、单鹏飞、史文武、王琪五位同学,分别被复旦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温州大学录取。“考研期间我们抱团学习,寝室门就是黑板,每天晚上一起讨论难点,偶尔还会开卧谈会,互相鼓励。”
类似这样的考研“牛”寝室,在温大化材学院不胜枚举。同楼的426寝室考研三人组全部被录取;15级应用化学班女生三人寝全员被理想的学校录取;15级化学师范班女生十人大寝,其中7人成功考研并被录取,2人成功考上了编制……
优异的成绩源自连续性、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浓郁的考研氛围。据温大化材学院党委书记方乐平介绍,学院历来高度注重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大一开设“责任 成长 成才”的名师导航课程,巩固学生化学专业思想;大二实施“科研训练计划”,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动手能力;在大三、大四实行“科研导师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学科竞赛,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
此外,学院还推出化材学子“考研新政13条”,设立考研院长奖学金,评选“考研特色班级”,建立考研题库,设立考研专门教室、举办考研冬令营、夏令营等,助力学生考研。
老教授热心辅导学生考研30载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张力学教授曾任班主任23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辅导学生考研,每天早上七点前赶到化材学院早自习室为同学们提供考研辅导、答疑,晚上要赶最晚的校车回家,退休后依然坚持。
近30年来,经他指导的学生中300余名同学分别考上985工程、211高校研究生,一大批如今在化学领域卓有成就。学院92化本校友、现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宝梁对当年考研的情形印象深刻,“关于考研不得不提的便是张力学老师,他经常一早疾步到我们班,在黑板上快速写下‘离考研还有×天’。考上研究生也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2018年,71岁高龄的张老师提出要建设学院考研网站,把自己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历年考研试卷、考研院校信息和校友资料上传到网上,为更多的同学提供考研参考。从网站栏目到内容整理,张老师都自己动手,到去年年底,他已经上传了3000多条信息。
今年春节期间,张力学因中风病倒了。“清晰记得张老师每天早上七点拿着摄像机记录我们学习的样子,考试前一天还专门送我们去考场,现在考研结束了,他却病倒了。”以401分被东华大学录取的戴育蓓同学说,“大家在病房里向恩师报告喜讯,走出病房后都偷偷落泪。”
近日,温州大学商学院组织了近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国际化班级的中国学生,前往上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去实地感受我国国际贸易方面的进展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外事办的焦健主任详细介绍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方面内容,留学生们听着解说,结合PPT,大致了解了我国在贸易上做出的创新型政策和近年来收获的一系列成果。随后,我校师生参观了几家企业,深刻学习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成果,接着师生们参观了保税区超市,来自全世界的商品汇聚在这里,令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第二天,师生来到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行参观,国家会展中心由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拥有4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配套15万平方米商业中心、18万平方米办公设施和6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在这里百余名留学生游览了各个展馆,深刻感受以上海为首的中国各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上海作为我国一个标志性的城市,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此次上海之行,不仅向留学生展示了我国几年来贸易上的努力和发展及创新成果,更增加了留学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直观感受。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上海博物馆之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虚此行。
4月26日,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举行了主题为“意外”的2019届毕业作品展。此次毕业作品展共展出182名毕业生的200多组作品。
历年来,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都会举行毕业作品展。本次作品展涵盖了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届美术学(师范)、美术学(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履与饰品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作品。
高科技的无人机、机器人,贴近生活的豆浆机、茶具、婴儿理发神器,温州历史人物刘伯温IP形象设计及衍生品,还有各种国画、油画、版画书画作品,服装展示与鞋履饰品等……作品展现场,艺术形式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这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兴艺术思潮的相互学习借鉴与互补共生,集中展现了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育人成果与办学特色。据介绍,本次作品展中许多展品都是该院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并结合自己专业知识,最终创作而成。
据学院负责人介绍,艺术贵传承,更贵突破、创新,创作与设计贵在追求“新意”过程中不断重生,最终完成推陈出新的“意外”之作。据了解,为更好展示毕业生的设计展品,本次作品展活动将持续到5月6日,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