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福建学校资料


集美大学和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主办国际鳗鲡产业发展论坛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19/8/24 浏览:669次

为促进国际鳗鲡产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交流与应用推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鳗鲡产业的合作发展,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促进鳗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际鳗鲡产业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于8月20-22日在厦门召开。

 


 

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教授在会议上致辞。他介绍了我校水产学科发展状况和“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情况。他指出,国际鳗鲡产业发展论坛的召开以及“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必将更好地促进国际鳗鲡产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交流与应用推广,进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鳗鲡产业的合作,促进鳗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他强调,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集美大学和中国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牵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全球鳗鲡产业的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开展国际合作

多方联合技术攻关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李书民副局长代表渔业渔政管理局,向出席论坛的各国嘉宾和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与会嘉宾长期以来对鳗鲡产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就推动鳗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养殖尾水的污染治理,支持企业应用循环水养殖装备或对尾水进行处理;二是针对鳗鲡基础生物学研究,探讨一种由政府扶持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多方共同参与的联合技术攻关机制;三要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整合科研资源,统筹解决鳗鲡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友好关系,携手共同推进鳗鲡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共同推进产业创新与成果应用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崔利锋站长指出,国内外鳗鲡产业交流合作,有利于联合研究破解鳗鲡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养殖加工等关键技术难题;加大鳗鲡养殖技术模式创新,提高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加强鳗苗资源管理,恢复天然鳗鲡资源,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开拓鳗鲡消费市场,提高生产效益,促进鳗鲡产业良性发展。

他表示,此次论坛定会密切成员间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也将积极加强与联盟及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推进鳗鲡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为促进中国及世界鳗鲡产业的稳定、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搭建平台 建立机制

解决制约产业

发展“瓶颈”

教育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

教育部科技委秘书长高润生

给大会发来贺词

他指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鳗鲡产业的合作发展,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对促进全球鳗鲡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充分发挥各国和地区优势,着力解决制约鳗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建鳗鲡苗种资源、产业化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形成鳗鲡苗种资源、繁育、养殖技术与设施、病害防控、营养与饲料、加工与流通、信息化及产业金融等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推动鳗鲡产业技术创新;促进鳗鲡产业新成果、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加强鳗鲡产业技术的交流,提高鳗鲡产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鳗鲡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合作、共享、绿色发展

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46个


 


 

21日上午,联盟成立大会暨联盟理事会单位授牌仪式举行

 


 

由集美大学和中国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牵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得到了日本、缅甸、泰国、尼泊尔、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卢旺达、加纳、几内亚、西班牙、塞拉利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台湾等海内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支持。

前,该联盟主要由从事鳗鲡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的“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自愿组成。联盟将密切成员间合作,持续推动产业交流、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促进全球鳗鲡产业的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22日,联盟理事会会议将于厦门召开。


 


 

纵论鳗鲡产业发展

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本届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及“专题报告”两部分,由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春晓教授、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兴龙教授、副主任黄文树教授主持论坛。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 、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曾万年教授 、韩玉山教授,集美大学江兴龙教授、缅甸鳗鱼企业家协会会长ToeNandarTin 博士 、马来西亚水产商公会执行秘书长KwanPenzPenz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合作、共享、绿色发展”,从鳗鲡产业发展的不同视角做主旨报告。
 

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刘鉴毅研究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葛均青研究员、Lachlan John McKinnon执行董事AustAsia seafood pty Itd、上海海洋大学刘利平教授、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明经理、福州开发区高龙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星、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王广军研究员、集美大学黄文树教授、厦门大学艾春香教授、集美大学翟少伟教授、卢旺达大学Eng.MANIRAFASHA Emmanuel博士、集美大学冯建军副教授、GRACE AFUMWAA BOAMAH Senior fisheries officer Ministry of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development、上海交通大学熊观梅助理研究员、集美大学李忠琴副教授做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国家鳗鲡行业产销现状、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共商鳗鲡产业升级发展之道,携手促进全球鳗鲡产业的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



 

延伸阅读


 

鳗鲡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单项水产品出口创汇最多的种类之一,具有稳定的国内外两大市场。近十多年来,我国的鳗鲡养殖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产量约占世界鳗鲡养殖产量的70%。据统计,2018年我国鳗鲡养殖产量233,222吨。其中,福建和广东两省是鳗鲡养殖主产区,产量高居前两位。鳗鲡产业除苗种依靠天然捕捞外,在养殖、饲料、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并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年产值约400亿元。

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13年10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命名为“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任工程中心主任为集美大学江兴龙教授,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

通过多年建设,工程中心现已建立了一支134人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队伍,拥有实验室和中试车间面积5,429㎡,主要大型仪器设备价值计2,442万元。重点开展鳗鲡产业四个关键技术群的研发:现代养殖技术及设施、病害防治技术、营养与饲料、加工与流通。 

近些年来,中心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首创“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该技术已被农业部列入我国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推荐目录;鳗鲡循环水养殖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芪术增免合剂”获批国家三类新兽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项,占全国鳗鲡相关发明专利数量的56.7%,居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200篇,SCI收录37篇,鳗鲡论文占中文核心刊物中总量的27%,居鳗鱼行业首位。

 


 

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2017年10月,经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批准,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由集美大学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发起成立。联盟由28家鳗鲡相关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推广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集美大学为理事长单位,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兴龙教授担任理事长。

国家联盟成立以来,积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重点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建立“产、学、研、用”密切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创新和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目标,持续提升鳗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针对鳗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联盟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举办了全国和全省的鳗鲡产业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