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湖北学校资料


江汉大学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20/6/3 浏览:1194次

2020年武汉市首场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活动在江汉大学举行

江汉大学2010.jpg

 

  6月1日上午,2020年夏季武汉市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活动江汉大学专场在我校举行。此次招聘活动由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江汉大学共同主办,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武汉青年创业中心承办,是武汉市举行的首场高校线下招聘活动,此次招聘会提振士气,鼓舞人心,为全市青年大学生奉上一份别样的“礼物”。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武汉市在做大做优网络招聘的基础上,逐步安全有序开展高校毕业生线下专场招聘活动。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协调市内各用人单位,遴选优质岗位,共青团武汉市委协同我校,做好现场应聘青年组织服务工作,搭建健康安全的平台。经主办方统筹协调,所有工作人员及参会单位需提前1小时到场,要求出示参会邀请函、健康码绿码、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校园,应聘人员出示身份证、校园一卡通或学生证、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校园。校园内设置多个候场区域,并进行了严密消杀,进入会场二次测温,在候场区域及会场均提供口罩、酒精等消杀物资供工作人员和应聘者使用。活动中,学校对校园及招聘会场进行严格管理,保持距离、控制人员流量,应聘者自觉保持一米间隔,排队面试。

    这次线下招聘会共有中铁科工、中船重工、友芝友生物制药、马应龙、北京尚德在线教育等87家优质在汉企业与会,提供大数据、技术研发、行业管理、金融投资等2500个高薪岗位。

    我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服务学生就业行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在现场为青年学子站台服务,引导毕业生“积极就业”;各学院辅导员早早来到现场,积极与用人单位洽谈,筛选优质岗位信息利用学院学生工作平台推送给毕业年级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有的学院组织动员各系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为外地学生代投简历、线上应聘。活动现场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其他院校学生,纷纷为此次双选会点赞,他们表示,现场的井然有序和防疫措施,打消了他们的诸多顾虑。

    活动当天同步发布了《2020届武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包含最新就业创业“政策包”、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户口等常见问题汇编,助力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有一种美丽叫坚守,有一种感动叫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江大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扎实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动诠释了勇于担当,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江大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抗疫乐章。第十三届“感动江大”人物评选活动在这不平凡的感动中拉开帷幕,截止5月28日,经各基层党组织推荐,组委会办公室资格审核,组委会成员专项会议讨论从中推荐5个候选集体和 15 名候选人,并同时在校报、校园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上刊登其事迹材料,欢迎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前赴后继同心战疫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校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义无反顾、逆行而上,冲在抗疫最前线,挽救了一位又一位患者的生命。

    该科室不仅是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PCCM)达标单位和中国肺癌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咯血中心,而且是全国肺血管介入副组长单位。科室现有60人,床位80张,设有14个亚专科学组,配备有呼吸内镜中心、多导睡眠监测中心、肺血管病介入中心、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及呼吸功能检测中心。

    疫情之初,李承红主任主动请战,在院领导的部署下,全院最早建立了发热隔离病区。建立隔离病区的前一天,科室人员主动收拾行李搬到医院,纷纷请战、备战。全科医务人员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严密监测患者病情,随时调整各项治疗方案,边治疗边摸索;积极抢救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床边支气管镜检查……虽然进行这些操作时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很高,但为了挽救每一位鲜活的生命,他们没有退缩。正是他们不懈努力和付出,鼓舞着患者,让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也成功救治了一位又一位危重症患者。他们全力治愈了97岁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创造了湖北省最高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奇迹。患者出院时纷纷对医务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一遍又一遍说着“谢谢,谢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两位副主任王小江、李发久是大学里的好同学、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兄弟。从疫情开始至今,他们一直冲锋在最前线,被同事们亲切称为“王李双雄”。在战役初期,李承红主任等9名医护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而住院隔离,压抑而紧张的气氛笼罩着科室。“这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身为科室副主任的王小江和李发久两位医生没有退缩,携手挑起了带领全科坚守一线的重任,继续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院被选为定点医院后,他俩作为院内新冠肺炎救治专家,除了承担本科室患者的救治任务外,还承担了全院疑难危重患者的会诊,并为医院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做了20余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培训。面对高强度的危险工作,他们不断鼓励同事们:“还有我们顶着,大家不要怕,但一定要做好防护!” “只要没有倒下,我们就有必胜的信心战斗到底!”……

    90后医生章聪的母亲、外婆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数名亲人因疑似被隔离。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他迅速调整好心态,将亲人托付给同事之后,毅然继续投入到抗疫一线。在一线连续60余天的战斗中,他夜以继日,只为把每位病人从死神手上抢回来。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他在短短20余天便暴瘦了15斤。

    9名医护人员在痊愈后相继返岗继续投入战斗,他们为了患者的一线生机而不惧成为最危险的人,他们为了保障患者安康而不惜成为远离亲人的人,他们用行动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人民日报、央视网、中国新闻网、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抗疫期间的先进事迹。

  

医学院:江汉大学校医院

用行动和坚守诠释白衣天使初心

  

    为做好疫情预防工作,医务人员将煎制的中药汤剂送到学生宿舍和工作场地;为了尽可能多储备防疫用品,医务人员冒着大雪转运爱心人士捐赠的1.2吨消毒液和20箱酒精;为支援一线抗疫,10名医务人员逆行而去赶赴受援医院……正是有了校医院这批白衣天使的无私付出与默默坚守,才保证了校园的健康平安,他们是3万余名师生健康的“守护人”。

    2月4日中午11点,在接到开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求助后,校医院 10名综合素质高的医务人员迅速组成医疗队立即赶赴受援医院。队员们到达后就临床治疗方案、医疗质量安全、医疗废物管理、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提出意见和建议,均被区防疫指挥部和医院所采纳。58岁的医务部主任华敏坚持带头进入隔离病房值班,一呆就是10几个小时。她耐心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史,并规范作出处置。为了24小时向患者提供帮助,她建立了医患群,利用休息时间为他们解除疑惑。护理部兼院感办主任刘红娟,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位医疗队员穿脱隔离装备,实现了53个工作日队员零感染目标。

    曹冬阳和包志伟的妻子也是医生,包志伟将面临中考的孩子托付给亲属,曹冬阳将家中不足一岁的女儿送交刚出院不久的岳父照料,他们抛开所有杂念,全身心地应对这次疫情;预防保健科主任王靖下班从隔离病房出来后,还拖着疲惫的步伐,步行一个多小时帮患者购买急需的生活用品,并将自己的营养品送给患者;最受喜欢的“温柔姐姐”青年岗位能手宋玲娟每次查完房后,仍留在隔离病房安慰、鼓励患者;孟春芳和贾敏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治疗,一针见血开通静脉通道,减少患者痛苦,还及时杜绝了多起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

    2月19日本是连续工作15天后休息的日子,可她们又主动要求取消休息,向医院写下继续坚守的请战书,留下来继续战斗至3月27日。在一线工作的53个日日夜夜里,她们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共克时艰,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患者、援助医院、区防指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

    自去年底以来,医院就进一步加强了院感防控和医护人员防护,并及时组织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17人报名参加了网上医疗志愿者服务。疫情发生后,在得知留校学生、教职工无处正常就医后,黄文武、姚建兴等多名医护人员2月初就主动放弃休假,想方设法历尽曲折从外地赶回医院。1月中旬,随着学校各部门口罩、手套等民用防护物资的需求剧增,医务人员就开启了特别的“外勤”工作,她们跑遍武汉三镇四处募集各种学校所需的防护物资。为了尽可能多储备药品、防控用品和帮助患病的教职工购买急需救命的药品,1月29日何幼鸾等3人早上不到7点就驱车前往在东西湖的九州通总部分别排队,直到下午4点多才返回,并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患者家属手中。在疫情期间,校医院等部门共接收、转运各类防护物资261批次,由于频繁的装货卸货搬货,大部分医务人员腰部因不同程度损伤而绑上了腰带。正是这些医务人员辛苦付出和努力,捐赠物资基本保证了120接线员、下沉社区教职工、保安、留校学生等每天近千余人疫情期间的防护需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校医院的医务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和坚守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初心。

  

机关党委:120疫情防控接线员团队

传递生命接力棒


    “您好,这里是120。”2月4日,江汉大学89名教职员工组建疫情防控120急救中心分指挥中心,他们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克服种种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服务于武汉疫情防控需要。三班倒、24小时接听患者及家属求助电话,将加急的危重病人信息及时传到救护车指挥中心,累计奋战40个昼夜,接听电话9380个,用爱心为市民架起了希望的桥梁。

    一根电话线,连接的是市民的生命线。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出短短一个小时,89名教职工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专家教授、普通教师、中层干部、一线职工、在校学子,众志成城、迅速集结,大家不讲条件,不畏病毒,报名时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令人感动:“我是党员,我来,我报名。”

    三班制24小时不间断,考验着他们的身体极限,家人的担心,牵挂在他们的内心,但他们负重前行,义无反顾。“开始的一些天,电话被打爆,早中晚三班,每班30人左右,一分钟到几分钟接一个电话,不停地接。”张毅事后回忆,一般每接到一个电话,都要问什么症状,哪个区的,记下姓名、住址、电话,如果是急重症,会在记录上标出“加急”或“特急”,交联络员拍下,发给120调度中心,120调度中心通知各区120根据具体情况调动救护车,前往接病人。

    “那段时期疫情严重,每一个电话都是生命的求救,他们情绪很激动,真的很心疼。我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引导尽快告知有用信息。”许钰茜说,刚开始的一个多星期工作量很大,电话接连不断,上厕所和喝水都得抓紧时间。

    即使是晚班大家精神也高度集中,尽量做到电话一响就接起来。“我们接的越快,就能接更多的电话,做好救援第一棒。”单聪说,每天早上8点,他们会对前一天的接听数据进行汇总。随着抗疫工作的开展,他们接到的电话数量不断下降,说明形势逐渐转好。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大家都很欣慰。

    每个志愿者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黄铭轩老师住在离学校18公里的汉口,每天骑一两个小时电瓶车赶过来工作,因为爬坡等原因,电瓶车经常半路没电。他就找地方等充好电再出发,有时找不到地方充电,就推着车走到学校。“赶过来工作是有一些困难,前段时间刮风下雨骑车很冷。但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这些苦不算什么。”

    接线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候对方语无伦次,啥也说不清楚,有的家属嚎啕大哭,只会不停地重复快点来、快点来。有时候病人情绪激动,口不择言,大家受了委屈,只能偷偷抹眼泪,过一会儿拿起电话继续工作。贺念有一对六岁的双胞胎,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把其中一个送去奶奶家,一个交由丈夫照顾。“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当中有的是瞒着全家人来的,有的一边下沉社区,一边坚持到岗,还有的每天提前一小时出门,只为抢占接听最繁忙的一号机。”

    一个月以来,他们积极为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用爱心温暖市民心,牢记宗旨,勇挑重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以不辱使命赢得了一致赞许。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