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天津学校资料


西华大学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21/3/11 浏览:596次

西华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广纳天下英才 厚植成才沃土

 西华大学2010】 拷贝.jpg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简报高校人才工作专刊第18期于2月3日以专报的形式,以“广纳天下英才 厚植成才沃土”为题,报道了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举措和成绩。全文如下:

西华大学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全面创新改革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强化人才外引内培、扩大师资规模、提升能力水平,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聚焦立德树人,建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在抓实效化、长效化。一是强化师德师风机制建设力度。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各学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小组,形成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压紧压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二是强化师德培养力度。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师资人才成长全过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考核融入新教师人才引进、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各类推优评优、研究生导师培训等环节,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强化宣传推广力度。疫情期间,开展92人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网络培训班。每年编制《西华大学师德师风宣传册》。组织开展以“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充分利用校园网、易班、微信等载体传播优势,表彰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宣传师德师风教师典型事迹。

聚焦人才引进,建设立体化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是以顶层设计为纲领,建构立体多元的现代人事制度管理体系。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打造现代人事制度体系。出台相关人事文件,建构涵盖人才引进、人才激励、职称评审、劳资保险等为中心的现代人事制度。二是以柔性引进为抓手,吸纳学术精深的塔尖人才。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 引进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知名教授。在省属院校先行先试“首席科学家”制度,领衔航空航天学科发展;推行“特聘院长”制度,引进学术带头人;推行专职科研岗位“特聘教授”制度,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做好科研;推行优秀教学人才“首席教授”制度,组建跨学科名师教学团队。近年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0多名,特聘院长6人,特聘研究中心主任8人。三是以年薪制为抓手,引进学术扎实的青塔人才。在省属院校中,率先全面推行年薪制,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实行年薪制管理模式有三个重要枢纽。其一,“新老”体制融通策略。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竞争性策略和中晚期保护策略,打通教师人才成长“立交桥”。对于聘期任务超过合同任务200%以上者,或连续两个聘期顺利完成聘期任务者,或愿意接受“年薪制”的“传统编制”教师,实施“年薪制”与“传统编制”互转互通。其二,动态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策略。根据考核结果,在尊重人才发展和学术规律基础上,完善压力机制与动力机制的协调作用,实行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对完成部分聘期任务的教师适当降薪延期,对超额完成任务者予以奖励。其三,人才退出性策略。为进一步顺畅进退机制,在保证高层次人才队伍总体稳定条件下,聘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将实行自动终止合同或者作为学院兼职教师逐步退出机制,最大程度保证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共引进年薪制博士175名,其中包含海外博士21名,年薪制人员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不少教师已成为科研团队中坚力量。

聚焦人才成长,筑牢业务精湛的“四有”好教师队伍。一是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程。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致力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团队建设。通过教研活动、集中培训、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师资团队建设。二是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工程。每年遴选“西华学者”,培养学术带头人;遴选“青年学者”和“青年学者后备人才”,培养学术骨干;遴选“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实施“教学师资支持计划”和“辅导员和优秀管理人员支持计划”;设立教师发展和人才专项基金,如新进青年博士科研启动专项经费、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学术研修专项经费、西华学者、青年学者及后备人才学术交流专项经费等,并建立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机制。近五年,总计投入教师发展专项经费共计7750万元。三是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工程。其一,注重破“五唯”。强化以德为先,教书育人,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强化代表作成果评价,制定直接晋升和破格晋升等绿色条件。其二,注重分类评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实行分类分层评价,设置高校教师(包含辅导员)、科学研究、实验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职称;再高校教师系列中设置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种类型,根据学科特点和工作实际,分别设置评审条件。其三,注重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在职称晋升条件中设置了相应的进修或培训的年限和学时数,鼓励教师到校外进行访学、研修、交流。

近年来,学校全职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200多名,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1000名,各类具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的专家14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20余人;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1名,全国高等学院青年教师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1名,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学校工程学科在2020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