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意的背景!好梦幻的灯光!好唯美的舞蹈!好大气的吟诵!好听到哭的音乐……整场65分钟精彩演出,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本月,首部专题讲述言子生平的舞台作品,大型原创音诗画《南方夫子》首演成功!
一卷饱浸着先贤传统智慧的典籍,由南方夫子——言偃所携,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在江南水乡的历史天空勾勒出诗书礼乐的辉煌,已然蝶化为一部大型原创音诗画——《南方夫子》,倾情演绎言子北学孔门、文开吴会的一生经历,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二十三年前的夏日,我第一次踏上常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了在舞蹈教育的田野里默默耕耘的历程。“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踏上常熟这方古老而又陌生的土地,内心中其实是交织着欣喜、紧张、亲切等复杂意绪。所谓“亲切”者,是因为在我的家乡——山东,早就听说过数千年前有一位南方的青年学子北上求学,千里迢迢,风雨兼程,拜师孔子,得圣人“吾道南矣”之肯定。
而今,我竟然在他的故乡与他不期而遇。言子作为孔门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文开吴会,道启东南,对于南方儒学思想文化的弘扬流传起到了极重要的推进作用。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更是对他封祀不断,尊为“先贤子游”,表彰其为阐明圣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故乡的人们,更是重视保护与之相关的文化遗存,挖掘丰富的精神内涵,将其作为一张珍贵的金色文化名片。
去年,在与常熟文庙的祭孔大典合作过程中,我加深了对于言子文化的深刻体验与独特认知,也了解到当前宣传言子文化有待进步的空间。如何以创新的艺术形式表现言子文化,让观众获得较佳的审美体验?如何融入地方自然、生活和文化的诗意?如何以舞台剧的形式淬炼出言子文化“活”的灵魂?
与文庙商讨后,久经思索,选择了“音诗画”这一新的艺术形式。融朗诵、配乐、歌曲和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炉,汇古琴、箫、埙、编钟、二胡、大提琴等诸多演奏乐器为一体,灵活交叉,创新诠释。在剧中,我饰演“孔子”这一角色。冥冥之中,我似乎感受到了来自数千年前那苍老而遥远的呼唤,深沉有力,鼓舞人心,因而感到分外亲切与振奋,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缘分”吧。
该项目于去年年底正式启动,力争以音诗画的形式表现言子的精神成长历程,在常熟是第一次采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言子题材的剧,开前所未有之先河,所以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为了挖掘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以优美的音乐舞蹈艺术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擦亮“言子”这张地域文化的金色名片,我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开始了探索。
之前,对言子文化有一定了解,但是为了做到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艺术重构这一重要原则,我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到有关言子文化的大量史料,在煌煌典籍中一次又一次探觅先贤子游的遗踪,在只言片语的陈述记载中实现了对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艺术建构。
我校与常熟市校地融合发展工作季度联席会议在市政府第二会议室举行。常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秦猛,副市长万晓军,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经开区、高新区、服装城(莫城街道)分管负责人,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江作军,副校长李俊峰,校地合作办、科技产业处、财务处以及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万晓军副市长主持。
会上,李俊峰从项目建设目标、预算执行、取得成效等方面汇报校地融合发展合作项目总体进度情况,并指出了当前合作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与电商三大合作领域负责人依次汇报上半年工作进展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常熟市相关板块负责人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就合作的现状、进展及成效等方面进行补充汇报。我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常熟市相关部委办局领导就校地融合发展可以拓展的领域及双方关切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项目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的深入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作军表示,自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校地双方围绕三大产业领域,明确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他强调,现代产业学院已经成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校地融合发展项目中的重要内容。江作军进一步强调校地融合项目对于我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各项目要扎实做好专业、现代产业学院及产业研究院等建设工作,尽最大努力服务常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秦猛对目前项目进展及取得成绩表示肯定,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系统谋划,校地双方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好各项目的执行进度,提高项目运行效率;二是要聚焦重点,三大领域项目要凝练方向,突出重点,在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统筹与聚焦;三是要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发展不要局限于三大重点领域,未来校地双方要进行深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深入融合发展。
下一阶段,校地双方将进一步秉持共建共享、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做好项目系统化谋划、精准化对接、平台化运作、融合化发展。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