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牡丹江市政府根据本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1982年11月市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决定建立牡丹江大学,培养专业人才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1983年7月省高教局正式批复同意成立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大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诞生了。
始建之初的牡丹江大学毕业证一无校舍,二无资金,三无师资,四无设备,学校第一届领导班子在流动办公的情形下,采取委托办学方式,以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精神,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专业,建立一个多月就录取了纺织染整、塑料成型、有机合成化工三个专业121名普大学生,同时积极和化工局、塑料公司、二轻局联系,签订用人合同,落实了首届全部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说,牡大从建校之初就实施了订单培养。
1984年8月,牡丹江大学毕业证与市行政干校合并,1985年8月学校新教学楼峻工,有了自己的校舍,告别了委托办学、借地办学、联合办学的历史。1986年6月,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市政府决定将市直机关职工大学并入牡大,1991年5月,牡丹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又合入牡丹江大学,这一资源整合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了办学规模。同年,学校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学院签订协议,两校互派留学生。
建校之初的牡丹江大学毕业证着力于加强基础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四无”学校发展到初具规模。
牡丹江大学毕业证始终坚持“地方大学为地方”的宗旨,多年来通过订单培养,为牡市六大支柱产业培养了纺织染整、制药合成、化学工程、热能动力、硅酸盐、造纸、食品工程、烟草等几十个专业所需的人才,培养俄语翻译、区街干部、乡镇干部、乡村教师等急需人才近万人。学校按照规模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以扩大招生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支撑点,以安置就业为落脚点,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牡丹江大学毕业证坚持五教并举(普大教育、电大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长短结合(即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方针,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和范围。1984年至今通过举办多种专业和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近10万名。学校举办公务员培训班、岗前培训班、转干培训班、乡企干部培训班、区街干部培训班、项目经理班、科技干部进修班、外语科技干部班、军转干部班、继续教育班、函授(本、专)班90多期,培养各类成人教育学历毕业生近2万名,受劳动、建设部门委托举办项目经理班、监理工程师班、质量安全班、特殊工种职业技能班等培训人员达3万多人次。现在,牡丹江大学的毕业生遍布牡丹江市的城乡各地,在各条战线上大多都发挥着骨干作用,有近10人走上地市级领导岗位。牡丹江市领导曾把牡丹江大学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和基地。
自1991年起,牡丹江大学毕业证就开始与俄罗斯境内的院校合作办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拓宽了办学领域,实现了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学校曾成功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理工学院、俄罗斯海参崴理工大学、乌苏里斯克师范学院等学校,通过1+2或2+1模式共同培养人才。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