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科学系列空中讲堂”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连续10天,累计在线观看13.5万人次,疫情之下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师生齐聚云端,老师们分享着对前沿科学研究的探索、展示最新科研进展,交流着科学研究的经验。就地抗疫虽然让教室空了,让校园安静了,但“同心抗疫·学无止境——华东师范大学科学系列空中讲堂”中却热闹非凡,一场场报告既是对老师们知识和见解的传承,也是师生间关爱和祝福的传递,同时展现了我校师生学术交流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和深度。
3月21日至30日,由学校科技处、教务处和研究生院联合发起的“同心抗疫·学无止境——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科学系列空中讲堂”,连续10天在腾讯会议、学校微信视频号、B站和寇享学术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10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在云端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武海斌教授的报告《浅谈量子科技革命》、林龙年教授的报告《解码大脑》、程亚教授的报告《光与未来》、李道季教授的报告《追逐梦想,锐意创新》、张亮研究员的报告《Knitting at Molecular Level》、贺樑教授的报告《漫谈人工智能》、马欣然研究员的报告《肥胖治疗的挑战与希望》、蒯曙光教授的报告《人类社会空间》、李大力研究员的报告《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杨毅教授的报告《城市环境中形态各异的纳米颗粒》,专业性和科普性俱佳,深入浅出,用科普的语言为师生们展示了各自研究的内容和最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引起师生和社会观众们的广泛关注,激发了他们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的热情。
十天来,每天下午4点半相聚“空中讲堂”已经成了师生守望云端、科学抗疫不变的约定,观众们在直播平台中纷纷留言,或是向科学家们提问,沟通、学习意犹未尽;或是表达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激之情,表示通过空中讲堂得到了很深的教育和启发,对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理工科的基础研究和应该用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坚定了与华东师大的“考研之约”。
不知不觉中,陪伴大家10天的首期“同心抗疫·学无止境——华东师范大学科学系列空中讲堂”已收官,但我们探索科学、追求卓越的脚步不会停下,师大的“大师讲堂”会持续推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值此抗疫的最关键时期,祝愿每位师生平安健康,华东师大加油,上海加油,中国加油!让我们用科技赋能,同心抗疫,共克时艰,静待花开!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