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片展示


装甲兵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20/4/21 浏览:464次

历史沿革

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

1961年,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从哈尔滨整体迁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

1969年,迁址北京与第二坦克学校合并成立坦克技术学校,后来又先后更名扩建为装甲兵技术学校、装甲兵技术学院。

1976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校。

1978年,更名为装甲兵技术学院。

1982年,学院开始研究生教育,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复名为装甲兵工程学院。

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5月,根据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学院由总参谋部转隶总装备部。

2004年,装甲兵技术研究所并入装甲兵工程学院。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据2015年5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显示,该校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近40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370余项;其中坦克履带板新材料、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开发与支撑环境为该校的特色研究,该校德育工程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在国家"七五"计划中,学院共取得4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81项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与杭州工商联会员企业浙江美科斯叉车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全方位移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化产品研发"项目,被评为201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研究机构

截至2015年5月,学院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全军装备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装备保障研修中心、装甲兵研究所、装备动力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5月,学院图书馆藏书近50万册,拥有50TB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并建有电子阅览室,与国家图书馆、总装备部科技情报所、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资料中心建立了联机检索。

学术期刊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4月,2005年2月,《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重点建设学术期刊。该刊是以反映装甲兵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装甲车辆工程、兵器系统及运用工程、装备表面工程与材料、车辆电子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坦克武器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军事指挥与战场勤务、装备综合保障、车辆仿真工程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曾先后获得总参第一届优秀期刊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等中国国内外知名期刊源与数据库收录。

学术交流

学院是全军首批对外开放单位之一,截至2015年5月,学院先后接待了70多个国家300余批军事代表团,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留学生,并派出500余人赴40个国家和地区担任技术专家或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同时,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波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

2012年9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装甲兵工程学院,并发表演讲。

2014年3月18日,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组织外国驻华武官参观装甲兵工程学院,来自近70个国家的90余位外国驻华武官应邀参加。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5年5月,学院设有基础部、机械工程系、控制工程系、指挥管理系、技术保障工程、信息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外训系等8个系部共30多个教研室,设有7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兵器工程、军用材料工程、车辆运用工程、装备保障、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和军队指挥类专业),专业方向共有12个: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