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1月,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78年在京重点大学建立的大学分校。
1985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文通知,建立北京 联合大学,下设十二所学院:文理学院(原北京大学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原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文法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原北京师范大学分校,1982年12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一、二分校合并)、外国语师范学院(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旅游学院(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分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原清华大学一、二分校合并)、电子工程学院(原北京邮电学院分院)、机械工程学院 (原北京工业大学一分校)、轻工工程学院 (原北京航空学院分院,1982年12月由北京航空学院一、二分院合并)、纺织工程学院(原北京工业学院分院)、中医药学院 (原北京中医学院分院)。
市政府38号文同时决定:北京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职业大学机电学院纳入北京联合大学统一协调管理。北京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设在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职业大学机电学院设在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由这两所学院主办,属大学专科性质。
1985年5月,化学工程学院(原北京化工学院分院)、电气化铁道学院(原北方交通大学分校)、航天工程学院(原北京航空学院第三分院)又相继加入北京联合大学。这就是北京联合大学建成初期的十五所分院。
1986年9月,北京联合大学轻工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建材轻工学院。1989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电气化铁道学院撤消。1990年8月,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京工业大学。1990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决定,北京联合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划出北京联合大学。
1993年3月,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并入首都师范大学。6月,市高教局同意海淀走读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1994年3月,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与文法学院的档案、法律、政治等系合并,撤销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改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高校干部培训中心)。1994年3月18日,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与电子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 1995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校部。
1996年1月,北京联合大学校部搬迁至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1997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建材轻工学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校部,与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合并调整,成为信息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1997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纺织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2000年1月,市教委同意建立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2000年2月,市教委同意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2000年12月,市教委决定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校部。2001年1月,市教委同意原北京化工局职工大学划转给北京联合大学,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成人教育部;2月,市教委决定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并入首都医科大学;6月,市教委同意成立北京联合大学东方大学城信息技术学院(后更名为东方信息技术学院)。
2002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撤销,调整为4所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和管理学院;7月,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2003年2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1月,北京联合大学成人教育部并入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2月,教育部批准北京联合大学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网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5月,市教委同意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平谷学院。2005年3月9日,市教委同意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2008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网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10月,市教委同意北京化工学校和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并入北京联合大学。2009年7月,北京联合大学东方信息技术学院撤销
2016年5月17日,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举行。
2016年5月19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在京成立。
2017年6月16日,北京联合大学举行智慧城市学院成立大会,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成立。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5个学院。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近160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33人,担任新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务17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市级特聘教授15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0人、市级教学名师18人,市级拔尖创新人才13人,市级青年拔尖人才54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92人。有荣获北京市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北京市级教学团队:特殊教育教学团队、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团队、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通信工程专业通信与网络课程群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PBL教学团队、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技术应用性本科综合性课程建设教学团队、高职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本科专业64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5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本科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专业获批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学校拥有考古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地理学、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金融、法律、教育、中医、机械、交通运输、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会计、图书情报、旅游管理等1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12个。其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部学位办教育硕士试点领域,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特殊教育学、人文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学6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建设和培育学科21个,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深造空间。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