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学校决定每年的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1952年12月24日,政务院任命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尹赞勋教授任副院长。
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
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迁出北京。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两地办学。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至2011年底,该校图书馆馆藏达10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29种,外文资源主要包括SCI、SSCI、EI、ISTP、Nature、Elsevier、Springer Link、Wiley、AGU、GeoRef、GSW、PA、ACS、IEL等,中文资源主要包括CNKI、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方正、读秀等。
截至2014年该校主办并公开发行有《地学前缘》、《现代地质》、《中国地质教育》、《资源·产业》、《GEOSCIENCE FRONTIERS》等刊物。其中,《地学前缘》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称号;《资源·产业》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现代地质》1990年和1992年获北京高校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奖和优秀学报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奖;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9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现代地质》的影响因子为1.431,总被引频次为1218,他引率为0.909;《中国地质教育》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地学人物"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GEOSCIENCE FRONTIERS》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
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
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为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和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