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航海学院
该校前身是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几经变迁,由水产科到水产部、水产航海部、高级航海学校、水产航海职业学校、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58年分为水产学校和航海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航校曾并入厦门大学海洋系,1972年重办集美航海学校。1978年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大专)。1989年改办集美航海学院。
厦门水产学院
该校前身为1972年5月上海水产学校迁来集美办的厦门水产学院,隶属国家水产总局和福建省双重领导,以水产总局为主。国家农牧渔业部成立后,成为部属16所高等农业院校之一。1979年5月上海水产学院恢复,部分专业迁回上海,厦门水产学院仍继续在厦门办学。
福建体育学院
该校前身是1958年在福州创办的福建体育专科学校。1959年7月,改为福建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4年在厦门集美原"航海俱乐部"基础上创办福建体育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体育学校扩建为福建体育学院。
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1958年以集美师范为基础创办的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鼓浪屿田尾路。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1963年秋,该校并入设在漳州的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1975年复办厦门师范大专班。1979年4月重新成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集美;1980年8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改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10月并入集美大学后改名为师范学院。
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陈嘉庚在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以后逐步发展,先后改名为集美商业学校、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集美财经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院)、福建财经学校。1984年4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集美财政专科学校,为省属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 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独立学院)成立。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2月2日,学校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7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该校成为新增博士学位。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现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引才“百人计划”人选1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9人,省杰出科技人才2人,省优秀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企事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4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2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省引进台湾人才3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人,交通运输行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项目1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3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39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市双百人才4人,市拔尖人才9人,市台湾特聘专家1人,省企事业人才高地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微生物学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院、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水产养殖学教学团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团队、航海技术教学团队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0个领域)。本科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2个一级学科被列入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列入省级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水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信息化方向)、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体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