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业大学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
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
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
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
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十五"以来,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4.8亿元,到位经费3.1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in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2篇。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昆虫分类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陕西农业科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方蚕业》
《陕西林业科技》
《家畜生态学报》
《动物医学进展》
《畜牧兽医杂志》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上154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其中14所大学全球排名前100名,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现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1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2个国家5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十一五”以来,先后公派1401名学生出国留学。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225人。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