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片展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20/9/2 浏览:215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有“青山绿湖碧水城” 美誉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河源市市区,是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具有70多年办学历史的广东老隆师范学校的基础上设立的,属国家教育部注册、地方政府投资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1500亩,背靠梧桐山,面向东江河,紧依东环路,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校园内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师生饭堂、图书馆、实训中心、室内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荟萃湖”、“贤能广场”、“铭德榕”、“桃李园”“双馨园”、“书香园”等人文景点蕴寓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院成为莘莘学子求学修身,磨炼技能的理想场所。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近70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约占总教职工人数一般以上。学院下设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七个教学部门以及信息中心和图书馆两个教铺部门;开设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教育、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等38个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建有96个校内实训室(车间)和211个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电脑2773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逾6000万元,图书馆藏书69.3万册。

学院注重以人为本,积极践行“厚德、强技、奋发、敬业”校训,努力形成“方正、博学、允能、创新”的优良校风。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成立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具备了36个工种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成立了由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设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公共英语等级、全国计算机等级、全国秘书职业资格、国家导游证等多个国家级考证点。

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评估专家组对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学院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突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健康有序;校园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已呈现出“发展快、态势好,潜力大”的良好势头,成为本地区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国际交流和合作领域正不断拓展。

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05、06、07和08年就业率分别为95.8%、99.47%、99.67%和99.47%,在全省高校就业率排名里名列前茅。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 强技 奋发 敬业”——校训释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在有七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广东老隆师范学校的基础上设立的,隆师“方正、博学、强健、敬业”的八字校训一直鼓舞着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从而带来了学校的飞速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升办学理念、塑造新的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师生员工不断焕发精神,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咨询专家学者和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经2006年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会代表大会通过,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训最终确定为:厚德 强技 奋发 敬业。

校训之渊源
“厚德”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之意延伸为“厚德以济世”,是从为人处世的角度对求学者、教育者提出要求。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只有具备厚实的品德,才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这应该是我院每个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也应该是对我院莘莘学子们为人、为学的训示。

“强技”出自古语“师夷长技以制夷”,引申意思是学习他人的过人本领制服他人。“技”即技巧、技能、技术、本领等等含义。“强技”,即提高技艺、增强技能。作为职业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好技术和本领,不仅自身上进,在专业技术方面精益求精,更要学会他人之长,取长补短。这一点应该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站稳脚跟的关键点。

“奋发”,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强劲,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同时,人生难免坎坷挫折,但“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这是块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对于强者来说,这是块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近代中国科技文化的落伍而感到痛心疾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为国分忧,爱岗敬业,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敬业”一词现代汉语有所引申,“业”已泛指各行各业、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严肃认真地搞好自己的工作,不可苟且马虎。而对我们学生而言,就是现在要认真学习,心无旁骛;将来参加工作后,要恪尽职守、敬业奉献。

折叠校训之内涵
“厚德、强技、奋发、敬业”,是我们河职院的校训。这一校训蕴涵着我们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办学定位,也体现着学院的治校理念、兴校方针。

1、“厚德,强技”,体现崇尚实践、崇尚技能,融入社会的兴校方针。河职院作为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高尚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与时俱进的职业技能是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学院要在社会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以自己的品牌赢得声誉,这个品牌就是“德技双馨”。

“厚德,强技”有两个层面:学有学风,学有学技;师有师德,师有师能。学院形成以职业道德为切入口,职业技能为导入点的育人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化团队合作训练及工程技术应用训练,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奋发、敬业”,体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治校理念。河职院作为一所地方大学,为丰裕民生办学,为教育公平办学,为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办学。

“奋发”与河源市发展的精神(“后发河源、活力河源、文明河源、奋进河源”)相一致。河源市地处广东省山区,由于历史原因,河源的发展总是比别人慢一步,在广东省各地区和市的发展中处于追兵之势。作为河源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更应该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打造“四个河源”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引领河源更快更好的发展。作为河职院的广大师生员工也应该奋发进取,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学院的发展、为河源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学院要从职业化、应用性、技能型、终身化的角度,打造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特殊本领,以学院的特殊贡献融进河源市高职院校在科教兴市的重要社会功能中去。

总之,校训内含着历代河职院人的精神追求和实践成效,也内含着师生员工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学院的校训包含了做人和做事,道德和技能这两大问题,把这两方面解决好了,人的一生便可有坚实稳固的基石,地方经济社会才有持续快速发展的源泉。

校训之践行
校训的魅力不在于高悬,而在于能为广大师生所理解和认同,使其精神渗透人心,切实贯彻于实践之中,体现在学院生活的方方面面。学院各项工作与活动,都应当推动校训的贯彻执行,使广大师生由认同理念到实际行动,再由实际行动到内化品格。实践校训,弘扬校训精神,我们主要要做到:

1、努力打造引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首善之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高校师生是公民中具备较高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群体,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为此,我院广大师生应该践行好“厚德”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学院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窗口作用,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引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

2、努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条件,建设好一支德才兼备、乐于教学、勤于教学、精于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广大教师要强化强师兴校的意识,积极主动带头 践行校训精神,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育人技艺。只有广大教师能积极践行校训精神,才能真正带动广大学生践行校训,真正发挥校训的熏陶功能。

3、努力寻求校企合作,提高我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对我院寄予厚望,明确要求我院要为打造“后发河源”提供精神、人才和智力等各项支持。因此,学院唯有奋发进取,积极图强,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量体裁衣”,才能不负厚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努力培养贤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高校师生员工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高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内在地激励或阻碍着学校的发展。要培养我院贤能的校园文化,广大师生必须努力践行“厚德、强技、奋发、敬业”的校训,形成“方正、博学、允能、创新”的教风,培育“好学、慎思、勤练、致用”的学风,构建和谐校园。

教风
“方正 博学 允能 创新”——教风释义

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的育人观念、工作态度、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它是由学校上下共同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氛围,反过来又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作用。良好的教风不但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优质保障,而且能增进学风的转变,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我院经过长期酝酿、并通过咨询专家学者和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经2006年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会代表大会通过,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风最终确定为:方正 博学 允能 创新 。

方正
“方正”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晁错传》:“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无能居等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用来形容人品或做人的准则。意指刚正做人,讲究原则,光明磊落,不做有损自尊、良心的事,也指人的言行举止正直。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潜在力量。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许多成功的人士在谈及他们成功的经验时,都会谈到在求学时影响他们终身,决定他们价值取向的某位恩师,并作为永久的怀念和骄傲。可见,一位好的教师是一棵大树,它可以遮下一片清凉,净化一方空气;一位好的教师是一个播种机,它可以将诚信、友爱、团结等优秀品质植入学生的心田,影响学生的终身。因此,要打造“后发河源”的高技能人才基地,就必须从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入手。

博学
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 意谓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为学生和自己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允能
出自《易经》、《礼记?大学》。 “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能”,包括丰富的内涵,如智能、体能、技能、才能等都属于能的范畴。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为社会、国家所需要的各种“能”。

“教学是一门艺术。跟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为了吸引观众,你得运用新的技巧,因此,你就得具有最基本的天赋或才能,并刻苦准备,时刻准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其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因素。河职院作为“后发河源”的“首善之区”、“智力基地”和“人才摇篮”,追求“允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把学院办成“全省山区最好的职业技术学院”的重要保证。

创新
“创新”就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创造新的东西,含有始创、首创之意。“创新”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它被称作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目前,我院面临各种挑战与机遇,应力求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培养造就新型的实用性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单一讲授向既能讲授又能操作的“双师型”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学院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迅速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

总之,新的“教风”,既立足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又体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定位,既有对教师基本精神品质的要求,又站在教育新理念的高度,指明了教师努力发展的方向。它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精神的泉源,行为的标杆,将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强劲动力。

学风
“好学 慎思 勤练 致用”——学风释义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说到底就是学校的办学之风,是学习主体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外在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优良的学风不仅是取得良好教育质量的前提,而且是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积极倡导 “好学、慎思、勤练、致用”的八字学风,现将学风释义如下。

好学
出自于《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意思为“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智、仁、勇”都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十分推崇的品质,他把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智”放在首位,就充分说明好学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首先要着眼于培养这种良好的品质,因为“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逾明者,学也”(戴德《大戴礼记?劝学》),一个人的充实,主要靠的就是内在的精神、思想、品质和学问的提高,而提高的起点就是好学。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广大同学来说,如果不抓紧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己,将来就难以承担起打造“后发河源”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可见,学习就是学生阶段主要任务,好学就是提高充实自己的基本要求。

慎思
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韩愈《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些都指出了“思”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尽读书,不如无书”,学习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宁静致远,沉默致深,唯思考可以致深远,唯慎思可以辨真伪,辨真伪才能得真知。同时,在学习和研究中,也只有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勤练
在古训《增广贤文》中,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有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我院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突出的是实践性、职业性。因此,一方面学院要从学科型的教育转变为技能应用型教育,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每一位同学必须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加强技能训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练就坚实的专业基础,为社会发展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

致用
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致,即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就是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古人将“致用”作为为学的最高目的,将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学态度。今天,作为河职院的学子,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认真学习、刻苦攻读,勤练技能,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能够服务河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