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20年美国基督教遵道会创办的明德中学,几经迁并整合;
1978年,成立铜仁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铜仁地区教育学院并入,更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铜仁林业教育培训中心并入;
2006年,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铜仁学院;
2010年,学校获得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771人,其中专任教师526人,兼职教师7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333人、高级职称302人。教师中有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人,省内外高校专、兼职硕士生导师24人,市管专家10人,校级教学名师8人、中青年教学骨干15人、专业带头人31人、学术带头人3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2人、校级教学团队13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
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3个):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 、锰矿深加工及其下游产品开发应用科研创新团队 等
双高人才
侯长林、罗红芳、洪頵、田兴斌、宋谋胜、刘利华
市管专家
侯长林、崔德虎、罗静、梁正海、宋谋胜、罗中玺、田兴斌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省级特色专业(2个):应用物理学、农村区域发展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卓越经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农村区域发展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南方大学密西西比学院、杰克逊州立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斯巴顿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南大学、河海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大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等23所国内高校实施多元化合作交流。2013年选派10名学生赴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学校,新招45名东盟留学生,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尝试。与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公司、东太集团等40余家企业和各市县政府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师生多次承担地方各类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策划、主创、演艺等任务,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贵州省2012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等次;贵州省高校2012年目标绩效考核"二等奖"。
截止2014年6月,学校设有省高校重点特色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培育)1个、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1个。
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材料制备新技术与应用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贵州省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纳米材料及器件应用工程中心
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水产养殖省高校工程中心
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锰矿资源利用产学研基地、武陵山野菜引种繁殖产学研基地、梵净山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产学研基地 、梵净山特色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产学研基地
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培育)(1个):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
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佛教文化研究院、乌江文化产业研究院、武陵山区农村问题研究中心、黔东地缘与语言研究中心、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研究所、铜仁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