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
1954年2月中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师范学校筹建委员会。3月15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初级师范学校在通什镇正式成立,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自治区政府主席王国兴任名誉校长,张玉锦任常务副校长并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1955年初,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学校更名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
1958年9月,经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批准创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自治州首府通什镇(今五指山市),自治州州长林岳川兼任校长。设文史、数理两个科系,学制2年,当年招收学生100名。同年,广东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创办,1959年8月广东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广东省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全国院校进行调整,广东省各地师专和广东省师范学院全部停办,其中包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撤销。
1977年,在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背景下,为解决海南黎苗族地区师资奇缺的问题,经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批准,在原自治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师范大专班,学制3年。当年招收中文、数学2个班,共90人。1978年,增设政史、英语、物理、化学4个专业,扩大招生人数至300人。师资除了原自治州师范学校的教师之外,主要从各县师范和中学抽调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高中教师,以及毕业分配来的高校工农兵学员。1983年10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复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属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校长由自治州政府副州长林安彬兼任。1988年海南建省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属海南省教育厅领导,校长钱泽钧。
海南通什教育学院
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原称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教师进修学院,创办于1981年7月。占地面积19998平方米。办学初期,省定学院办学规模为学生人数500~600人,教师人数150-180人。1981年,在校教职工人数108人。前三届脱产招生人数共440人,函授生2000多人。1983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广东省通什教育学院。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后更名为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在校生1086人,其中脱产395人,函授691人,开设中文、政史、英语、旅游、数学、物理、化生7个专业。职工74人,教师7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6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
1989年,海南省政府决定将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两校合并组建琼州大学(专科),4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成立琼州大学筹备委员会的通知》,并将通什地区10万平方米的房产和33.3公顷地产(包括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党校、民族宾馆)划归琼州大学。1993年7月2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琼州大学成立,为综合性大学。1994年4月13日,琼州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1999年3月,琼州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专升本"和向三亚拓展的发展目标 ,2006年琼州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琼州学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琼州学院。2008年学校主校区由五指山市搬迁至三亚市。2011年5月10日,琼州学院三亚校区(主校区)正式落成投入使用。[1]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28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项。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其中《黎族通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海南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获得“海南省产学研结合十大杰出院校”“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优秀单位、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和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截至2018年6月,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院士工作站2个。此外还有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三亚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教育部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人事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院校,海南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海南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基地,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海南省两岸少数民族研究院,南海文明研究基地,海南文学研究基地,海南热带雨林画院等。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2]
。
琼州学院图书馆馆藏特色是旅游、海洋、生态和民族宗教以及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2013年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为1414572册(件),其中纸质图书为1071799册,电子图书为342773册(件)。具体类分为:中文图书985057册、外文图书8761册、中文期刊合订本77981册、电子图书321795册、光盘等音像资料20978件。纸质期刊1913种;电子期刊9850种;数据库55个(其中自购及共享数据库25个、自建数据库5个、试用数据库25个)。
校图书馆
琼州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据2013年琼州学院官网显示,琼州学院 图书馆由三亚校区馆和五指山校区馆两个馆组成,馆舍面积为18500平方米,阅览座位有2480个。琼州学院图书馆2010年12月通过海南省专家组检查评估,获得海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办馆水平优秀单位"的称号。
新建设的三亚校区图书馆大楼馆舍面积3200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3600个。新馆内设读者专家交流室,学生社团活动交流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考研自习室和读者自主学习空间,馆藏特色库区等读者服务功能区。新馆启用后,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八点至晚上十一点全天侯开放。
期刊学报
《琼州学院学报》(原琼州大学学报)于1994年创刊,1998年底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的刊物。《琼州学院学报》是中国最南部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双月刊(汉文),本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自2010年起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另有《三亚大学生报》,该报是由2011级新闻学专业主办的,免费发行,创办于2012年。
截至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交流合作优势日益彰显。学校先后与五大洲和港、澳、台共63个国家和地区的127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签署合作协议145份,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协议87项。派出800多名学生做交换生、汉语志愿者、共同培养硕士生、游学生、海外实习生,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接收来华留学生248名,涉及15个国家。交流合作项目数十个,其中包括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第一个中外合作本科项目:中国-奥地利旅游管理项目。招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25名外教到学校工作。近年来,学校组织承办的国际论坛、国际研讨会20余场,接待和参加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会议200多次。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