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8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提议下,湘潭大学得以创办;同年9月10日,毛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后学校因故停办。
1974年3月,邓小平同志批准恢复湘潭大学,并定位其为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同年4月5日,湖南省委成立由省委书记李振军等组成的“恢复湘潭大学工作委员会”[1]。
1974年10月,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在长沙接见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时,催办湘潭大学恢复建设工作。同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请求支援湘潭大学部分师资和图书的通知》,各高校积极响应。
1975年9月10日,湘潭大学恢复建校后首届开学典礼隆重召开。
1975-1978年,全国各地来信来访要求调该校工作的达3000余人次,该校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辅人员和管理干部约约300人,同时,全国各省市、高校积极踊跃捐赠图书。
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批准湘潭大学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2年1月,湖南工业学校实质性并入湘潭大学,组建了湘潭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支持湘潭大学建设;
2008年9月10日,湘潭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由此实现了由中专到大专,由大专到本科的跨越。
2010年,学校与湖南省知识产权局签署协议,共建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2010年,入围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高校。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2年,成为全国66所本科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议,共建湘潭大学。
2014年6月,学校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签署协议,共建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欧阳晓平受聘为首任院长。
2015年6月,湘潭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
科研成果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校园卡标准化研究所1个,湖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 ,湖南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基地)22个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理工科研平台3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9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2个,校级理工科研究机构24个、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5个。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特种功能薄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新能源装备及储能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级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
科研项目
2008年至2013年10月,学校承担国家中长期规划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863、973(子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社科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0余项。
2016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湘潭大学32篇。
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潭大学立项29个,其中重大项目1个。
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湘潭大学立项66个,其中重大项目1个。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冯康科学计算奖”、孙冶方经济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湖南省人文社科一等奖等高层次奖励100余项。被SCI、EI收录论文数和论文国际被引用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均稳定在70名左右。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余项,申请专利800余件。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