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8973889360(给力教育)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片展示


江苏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20/12/7 浏览:454次

 
历史沿革
创业无锡
解放初期,为了建设新中国,一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创办转业干部文化学校,以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1952年8月,苏南军区在无锡创办苏南军区转业干部速成中学,苏南军区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

1952年11月,苏南军区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和苏北军区专业干部集训大队整编为江苏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

1953年1月,成立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朱亚民任校长。

1956年6月2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筹建无锡师范专科学校。8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无锡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校名报国务院批准前,校名暂用江苏省无锡中学师资训练班,师训班设三个专业,当年从全国高考中录取了600名学生。原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因教学任务尚未完成结束,故仍继续存在。

1957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基础之上,建立了江苏师范专科学校。

迁校徐州
1957年12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江苏师专于1958年从无锡搬迁至徐州。

1959年4月16日,徐州师专从邳县运河镇迁到徐州和江苏师专合并,改名徐州师范学院。当年暑假开始招收四年制汉语文文学、数学专业本科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校就发展成为具有5系7科的相当规模的高等师范学校,也是当时徐州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

1962年春,国务院讨论高等学校调整方案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徐州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徐州师范学院得以继续在徐州办学,并发展壮大。

十年动乱
文革时期,徐州师院饱受劫难,学院的教学、科研正常秩序遭到破坏,招生制度、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深受干扰,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开始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至1976年共五届。

期间根据国家需要,1970年创办了晶体管厂。

改革开放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与煤炭部联合办学,每年为其招收本科生200名;

1985年,与徐州市联合办学招收定向生200名,期间学校盖起了新的教学实验大楼,增设了两个硕士点,另一所徐州师专并入,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1996年4月4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

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以其为主体成立了技术体育学院、工学院;

2000年,学校建立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科文学院;

2011年11月,教育部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2014年9月12日,教育部同江苏省共建江苏师范大学。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5月,现有专任教师1551人,教授29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0人)、副教授627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53.58%,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比例37.6%。目前我校有“”2人、江苏特聘教授9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11人,、国家“杰青”量级人才50人;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万人计划教学名师,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4人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1人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4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人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21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5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50人入选省“青蓝工程”;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9个。

部分优秀教师
、特聘教授:杨亦鸣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屠树江

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沈德元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赵鹏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5月,现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不含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