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9年10月,中央气象局决定建立南京气象学院并报国务院审批。
1960年1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复中央气象局“同意以南京大学气象系为基础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将来学院独立后,南京大学仍保留一个气象系”。1月14日,中央气象局转发教育部同意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文件。同年,设置天气与动力气象学系、气候学系、大气物理学系和农业气象学系四个系,天气与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等三个专业先行招生计200人。随后,中央气象局将学院的天气动力气象学系和大气物理学系合并为气象学系,农业气象学系和气候学系合并为农业气象学系。经教育部同意委托南京大学气象系协助选址建校,并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名义招收和培养了三届(60、61、62级)学生。
1963年5月14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分出,在南京江北龙王山下独立建校,更名为南京气象学院。
1978年2月17日,南京气象学院被国务院[7]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0月,首届研究生入学。
1993年,经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批准,正式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承担世界各国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的培训任务。
1999年,北京气象学院并入南京气象学院。
2003年4月,成立北京分部。
2000年2月,由中国气象局部属高校转为江苏省属高校。
2004年5月,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年,中国气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年,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年6月,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
2017年9月,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5月,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学校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拥有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四青”人才12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共4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0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4个,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达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46%。
对外合作
学校先后与美国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底特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雷 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48所著名高校建立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联合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学校 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等招收留学生资格。2009年,学校创办巴哈马学院"孔子课 堂",成为江苏省第四所在海外开办孔子(课堂)的高校,2011年"孔子课堂"成功升格为"孔子学院"。学校设有"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已为13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600余名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 ,并成功承办了世界气象组织第十届教育与培训大会和第三届"定量降水估计与预报"国际会议等。2010年,世 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62次届会颁发证书,表彰学校为国际气象培训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