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为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创立了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
1958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1959年9月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毗邻素有“中国铀都”之美誉的721矿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
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1974年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1978年4月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4月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1年,东华理工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前身)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的第一所高校,在全国首创了部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进行省部(委)实质性共建的新模式。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200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
2007年1月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7年5月18日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9年7月,中核集团与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2013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
2014年6月,东华理工大学纳入江西本省本科一批次招生。2014年12月19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2015年6月,东华理工大学实现在江西、河北、吉林、安徽、海南、贵州、广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在本科一批次招生。6月3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武警黄金指挥部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7月15日,东华理工大学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行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10月,东华理工大学原英文名“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CIT)更名为“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UT);校训由以前的“明德厚学,爱国荣校”换成“敦本务实,崇义奉公”;校风由“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换成“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11月,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国家联合研究中心。
2017年2月,东华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6月,学校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招生增至全国21省(市、区)。 8月,学校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12月,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5至2010年间,东华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5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43项。共有17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6项,其中国际原子能资助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
2010~2013年间,学校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及SSCI收录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80余部。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54项,发明专利10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0项、2012年科研项目经费突破1.2亿元,居江西第二。2010年10月,该校两篇科技论文首次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Copyright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