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学校介绍 洛阳师范学院还有什么院系专业?
时间:2019/2/13 在线QQ: 微信电话:【18973889360】 点击:624次
2007年,对洛阳师范学院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国家级、权威性的评估。
这一年起,在新时期、新形势、新起点下,洛阳师范学院再思考、新布局,调高自身发展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内部治理体系等方面开启新征程。
2011年,洛阳师范学院开始筹划伊滨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整体搬迁。置身这所万安山下、伊水之滨的美丽大学校园,回望洛阳师范学院这十年,已然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十年创新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谋发展
【1】办学思想大讨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达到了一定高度,转型发展成为时代课题。高校具体朝着哪个方向转?怎么转?都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冷静思考,不能盲目跟风。”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说,自从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洛阳师范学院先后经历了三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同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办学思想大讨论。
从2009年提出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提出的“一体两翼三驱动”到2017年实施的“2+X”,每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和改革,都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核心命题,契合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016年,学校依据“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办学定位,围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两条主线,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能力为纲、实践取向、协同培养、创新引领、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出并实施“2+X、2+1+1”和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坚守师范特色 引领服务基础教育
在时明德看来,师范教育是学校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和资源条件所在,做优做特师范教育,是学校科学发展的自觉选择。
十年来,洛阳师范学院高擎师范旗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做优做特教师教育类专业,先后按照“一体两翼”、“一体两翼三驱动”、“2+X”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范素养和技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化培养。
学校以“中学名师实验班”、“2+1+1实验班”为平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通过“校内实训、教育实习、教育援疆”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从教技能。
整合优化教师教育专业,加强教师教育类专业集群建设。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师报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组建师范专业教法教师群,加强资源整合,引领地方基础教育。
十年师范教育成果丰硕。2009年,学校“中学名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功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校师范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中学名师实验班”,构建“学习、实践、反思”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学校联合洛阳、三门峡、济源等地教育局,成立教师教育联盟,成为河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2014年,“2+1+1”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创建,着力培养基础教育优秀师资;2017年,联合洛阳、三门峡、济源和汝州成立豫西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
【3】适时而动 助推应用型学科专业转型
时明德认为,面临高校改革和转型发展,洛阳师范学院还有一批非师范专业、服务型硕士、应用型专业与地方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要促进这些专业快速转型发展。
十年来,坚守师范特色的同时,洛阳师范学院快速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按照发展需要,一方面新成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和法学与社会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把原有一些隶属在师范院系中特色不鲜明的非师范专业单独组建,促使其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努力建设,补齐短板。如建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成立枣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引进赵旭升教授团队,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枣种质基因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学校成立了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建立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网站,开展大规模田野调查,编制公共文化蓝皮书。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2007年以来,洛阳师范学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专业行业技能实践训练、加强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学校突出实践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减少课内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和创新能力实训实验内容,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原则,建立专业实习基地200多个。
同时,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行业标准,联合开发行业课程,与惠普、中兴通讯和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企业定制班冠名班”模式,建立了Android班、UI班、IOS班等;在管理服务类专业实施“实验班”模式,建立了维诺班、蓝科班、栋梁班等。
“十年来,洛阳师范学院重点加强文化旅游类、艺术设计类、商务综合类、生化工程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集群建设,大力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在学术和应用中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时明德说。
【4】抓课堂、推活动 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是学校育人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培养人的关键所在”。时明德表示。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洛阳师范学院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两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通识素质平台,建立全面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教育的“两课”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务就是课堂问题”,时明德介绍,洛阳师范学院将原有的马列理论教研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两课”的教学,加强两课教学改革,增加两课实践学时,开发网络线上课程,建设“河洛星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两课”真正发挥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十年潜心科研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担当
【1】锐意改革,迎来科研发展新局面
“站在学校发展的一个个关键时期,唯有改革创新,才能为学校发展增添新动力、创造新优势、成就新辉煌。”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说,2007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恰恰是洛阳师范学院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为求科研长远发展,洛阳师范学院分别从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类评价,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加强对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奖励、宣传等方面持续推动科研体制改革。
同时,学校加快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研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科研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各学院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科研体制改革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全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切实提高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重大科研活动的能力。
“推动科研改革,不仅需要大胆、有力的创新举措,更需要及时总结提升,形成制度”,时明德介绍,本科评估十年来,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近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适应学校发展、服务全校教工、鼓励高水平科研项目、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研管理环节的原则,共新增17个、修订4个科研管理文件。
在科研项目建设方面,创新推出《洛阳师范学院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校内培育带动校外开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起到了很好的促动效应;在科研量化考核方面,制定《洛阳师范学院教学科研岗聘任条件及岗位职责》等文件,打破了“科研大锅饭”的学院考核方式,实现了一岗一责、一人一量,人人有责,人人有量,从根本上提高了以教师为主体、以学院为载体,努力从事科研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这些都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建设以及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
【2】“筑巢引凤”,为科研注入源源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看来,学校科研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
梁留科介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洛阳师范学院在“131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人才引进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筑巢引凤、招才引智,为科研发展蓄积能量。
其中,“十二五”时期,洛阳师范学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二级学院部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进行考核。
2014年以来,学校柔性引进杜晓帆、柴跃廷、许启泰、魏小安、王定功、吴季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聘请崔乐泉、孔明安、王军和郭国庆等为首批河洛学者,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徐勇、青年长江学者邓大才等知名教授。同时,学校又获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等人才项目200余人次。
梁留科坦言,堪称精良的师资队伍,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有力地保障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促使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以及科研、学术影响显著提升。
【3】科学合理资金投入,助推科研提质提量
科研发展必然要以扎实的硬件平台为基础。2007年以来,洛阳师范学院以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高标准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双创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平台。
梁留科介绍,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连年增加科研投入,2016年学校科研设备投入约4000万元,今年达到了6000余万元。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洛阳师范学院也摸索有自己的方法。本科评估后,学校分别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制定了新的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办法和科研经费决算审签实施办法,从而使经费管理更为规范严格,也增加了使用主体的自主自责性质,灵活性得到加强。
人才、资金的不间断投入,酝酿出了学校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级优质科研平台不断涌现。
该校智慧旅游研究搭建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完整的科研平台体系,先后获批“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与“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枣科学应用研究成果不断,先后获批“红枣资源利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化学化工学院的功能导向多孔材料实验室,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电磁变换与探测实验室,电子商务学院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都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冷水鱼养殖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获批洛阳市冷水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冷水鱼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十年科研辉煌,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的十年,洛阳师范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和学科引领战略,科研和学科建设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让这十年成为学校科研辉煌发展的十年。
时明德介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的十年,洛阳师范学院省级科研平台数量实现快速增长;本科评估前,学校国家级课题仅有12项,十年间学校科研方面立项数量、立项种类不断增多,如今国家级课题已达到170项,充分彰显了学校的综合科研实力。目前,洛阳师范学院共有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等36个重大科研创新平台。
此外,洛阳师范学院去年还入选“国际《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排行榜”,最高排名106位,化学学科ESI排名3次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该校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意智慧城市合作研究室”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洛阳伽蓝记》文献整理研究”项目,实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突破。
十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在智库建设上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学校以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分别形成了以校党委书记时明德、校长梁留科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公共文化和智慧旅游研究团队,通过撰写蓝皮书、提案及著作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为河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南自贸区建设和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时明德看来,学校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成就,反映了学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魄力和进取精神,以及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冲劲、韧劲和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保持这种机遇意识和进取精神,凝聚起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推进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
院系设置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洛阳师范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