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毕业证样本 总务处积极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时间:2019/4/2 在线QQ: 微信电话:【18973889360】 点击:669次
为加快推进我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3月28日下午,总务处在逸夫科技楼多功能厅组织了一场面向后勤基层员工的生活垃圾分类操作实务培训。在我校四校区服务的物业公司、道路保洁单位、垃圾站管理人员、各校区餐饮单位等共计100余名员工代表参加了当天培训。
培训会上,大家首先共同观看垃圾分类推广视频,通过视频学习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必要性、紧迫性和垃圾四分类如何操作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知。总务处相关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我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操作规范和要求,并针对各楼宇保洁、垃圾运输、垃圾房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注意事项分别做了强调和布置,对总务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进度表进行了介绍。培训现场还教会大家如何通过上海发布微信号对垃圾分类进行查询。在现场互动过程中,各社会企业代表们积极参与现场举行的垃圾分类投放测试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展开热烈的讨论。
现场培训结束后,与会代表们前往本部2、3、6、7书院楼实地参观垃圾分类容器布置,学习垃圾分类。虽然下着小雨,但大家的学习热情丝毫未减。本部书院区域已经在上学期设置了四分类塑料垃圾筒,并率先对垃圾袋也进行分色分类。物业经理在现场对如何在各个楼内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垃圾筒内投错的垃圾进行了纠正和二次分拣指导。
本次生活垃圾分类实务培训通过视频教育、现场讲解、模拟互动和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基层后勤员工对于垃圾分类操作规范的认识,为校园内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工作基础。
从2018年开始,学校积极响应中央和上海市垃圾分类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内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做到垃圾分类容器四个校区全覆盖,广泛张贴分类海报标识,营造垃圾分类环境。学校也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广泛教育和宣传活动,让师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师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从我做起做到垃圾减量,合理投放垃圾,配合物业人员工作,减轻垃圾分拣人员和垃圾站的工作量。
总务处近年来还逐步引入新科技设备,推进垃圾减量,建设绿色校园。引进企业采用环保新设备对学校污水管道进行清理,将管道内的污水、淤泥和垃圾抽出后,通过重力浓缩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排出的污泥和垃圾作为干垃圾回收处理,污水经由快速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重新排入管道。今年3月,还和杨浦区两网融合回收体系相关企业合作,引进可回收垃圾智能收集装置,在邯郸校区学生宿舍区试点建设回收点。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校名撷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两句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严复等先后担任校长。1913年李登辉开始担任校长,一直到1936年。在他长达23年的校长任内,复旦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商科、经济、新闻、教育、土木等应用型人才闻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学,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的办学体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部分师生在吴南轩校长带领下,辗转内迁重庆北碚(渝校)。1941年增设了农学院。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1942年元旦复旦由私立改为国立,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吴南轩、章益先后出任校长。1946年夏,渝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与沪校合并,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两次腾飞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复旦。军管会任命张志让、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1952年2月,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李正文任书记。1952年8月至9月,华东地区进行院系大调整,复旦大学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
1954年,杨西光出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五六十年代,杨西光、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期间,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瞩目的长足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1949—1966年,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跃进”,复旦大学理科新建了计算数学、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新专业。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学系。这些新专业的创建,标志着复旦开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之路。1959年,复旦大学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66年到1976年,复旦大学成为“文革”的重灾区,教学科研受到重创。
1977年,复旦大学恢复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78年,苏步青出任校长、党委委员,夏征农出任党委第一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同时倡导民主办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1983至2011年,谢希德、华中一、杨福家、王生洪、杨玉良先后出任校长,盛华、林克、钱冬生、程天权、秦绍德、朱之文先后出任党委书记。
跨越发展
1984年,复旦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1993年2月,复旦大学提出了“追求优质,争创一流,明确复旦作为高校国家队的坐标位置”的发展大计,并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1994年,复旦大学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提出了在21世纪初期,将复旦大学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让和高规格决策咨询的中心和基地,成为学术思想活跃、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精神面貌健康奋发、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此后十年制定了发展蓝图。1995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1999年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定共建复旦大学的协议,复旦成为“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希望复旦大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