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程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给力教育服务中心> 浙江学校资料>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证样本 与时间赛跑 带上匠心、情怀与热情

午夜稍显冷清的候机楼里,刚下飞机的刘学应没有急着回家。他来到一个空位前,把行李放好,就像去候机一样落座,拿出手机翻阅学生的项目书,不断敲字,约莫半小时光景,这才起身,往杭州市区的家里赶。
前一天还远在四川阿坝州双江口水电站指导安全施工,第二天一早就出现在学校指导学生项目,下午可能又赶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来杭17年,刘学应的生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浙水院建工学院教授,以创新+创业的方式个性化育人;建筑工程行业标杆,立足工程实际问题指导师生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专家,对接地方需求开展蹲点服务。无论以哪种角色生活,他都是一位与时间赛跑的人。


一颗匠心  让平凡有梦想的温度  
“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师傅,隔三差五会找我们谈心谈话,无论学生们有多少工程现场他都来。每年他还要帮助大量同学落实实习、就业单位,很多同学毕业后遇到问题还是想着向刘老师求助。”已在读研的14级土木专业学生武龙回忆。
“师傅带徒弟”,是刘学应坚守的中国传统育人之道。也正是这样一颗朴素的匠心,让刘学应把教书育人当成事业来经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从而有了梦想的温度。为了经营好这份事业,他琢磨出了“育人三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去学生工程现场多,给学生安排工作多。“孩子们都很优秀,要多看优点,帮他们扬长补短。多和他们接触,才能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提升综合能力。”刘学应说。
“教学应面向实际应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刘学应秉持的教学理念。为此,他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型人才成长成才的案例,带领包括青年博士潘倩、陈芃等10多位教师在内的教师团队,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入统一课程体系,使双师+双岗、校企合作、师生团队三者有机融合,形成“学、训、做”为一体的特色教学模式,并多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刘学应还策划成立绿色施工、生态河道、污水治理等30余支学生团队,指导学生获省新苗人才及国家创新计划20余项,省级挑战杯、学科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6项,指导学生获省级工法9项,专利百余项。他还先后资助20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10位学生完成学历提升。
这些年,刘老师带领团队创新教学受到了各级专家的肯定,成功申报了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的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浙江省重点教材4部。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教师、全国第二届水利职教名师等荣誉称号也随之而来。
一份情怀  让产教有了融合深度
“加入刘老师的团队不久,我就发现他有超强的统筹安排能力,否则难以高质量地完成那么多事。”潘倩说。
这些“事”,指的是刘老师从牙缝里挤时间,先后带领团队里的青年教师对接浙江双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盛宏水利建设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就生态河道、生态清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古建保护及绿色施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与研发,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毕业后我先在安徽铜陵一所高校当了7年老师,接着又去企业干了几年,后来又回归了教师队伍。”刘学应说,“我们是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非常需要企业项目运作的经验。”
这些年,刘学应带着团队承担大量应用性技术开发的工作,如与浙江双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国内领先雨水净化及污水治理系列创新技术,并承担了重大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任务,完成2项省部级标准、2项省级新产品研发任务,立项了国家行业标准2项。指导成龙建设集团、浙江鸿翔环保等单位开发了大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创新技术,如:高效便捷耙吸式挖泥船生态清淤、城市生态河道水下绞吸式清淤、生态河道连锁施工技术、植被型锚杆生态袋施工技术等“五水共治”新技术
陈芃介绍说:“刘老师希望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可谓‘用心良苦’。联合企业搞研发既可为青年教师指引科研方向,又可以帮助积累教学资源,同时对企业来说可以了解行业科技前沿,引导企业从专注产品、市场转向关注产学研、技术专利。”
一腔热情  让服务有了奉献广度
3月25日对于刘学应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世界第一高坝(314米)双江口水电站砾石土心墙堆石坝首仓混凝土浇筑启动,标志着该电站大坝工程由基础开挖全面进入主体混凝土浇筑阶段。而就在1个月前,他还专程到这项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工程现场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最后排查与判定,为工程的安全推进保驾护航。
“刘老师做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业主单位甲方、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走南闯北看过无数工程现场,而且非常热心,我首先想到的专家就是他。他帮忙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与判定,我们放心!”双江口水电站工程部副经理刘中港说。
刘学应的热心与负责,驱动着他走遍了省内外不计其数的工程现场,开展了千余项省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完成了全国6万余人次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与指导,完成了全国范围河长制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近5000人次。
作为省五水共治、千人万项、稽察指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