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程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给力教育服务中心> 山西学校资料>

长江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

强化“志智双扶” 阻断代际贫困——长江师范学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长江师范学院2015 拷贝.jpg


组建扶贫智库团队、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教育顶岗支教、积极实施消费扶贫……从巫溪县天元乡到巫山县双龙镇,从涪陵区珍溪镇到酉阳县浪坪乡中心小学,多年来,长师以高度的责任担当与使命情怀,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强化“志智双扶”,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战。


我校定点帮扶乡村巫溪县天元乡,曾是重庆市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受恶劣的地理条件制约,灾害频发,安全饮水与农田灌溉尚未完全解决,难以发展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2014年,天元乡精准识别6个贫困村,建卡贫困户612户2212人。为了精准帮扶天元乡及其他定点帮扶对象,我校党委班子高度重视,组建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扶贫智库专家团队,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创新力量,准确掌握致贫原因,为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把脉开方”。

2018年3月,我校正式启动“乡村振兴百村行·博士团队下基层”活动。我校百名博士在武陵山区、三峡库区100个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新型环保技术培训、基层治理知识普及及乡村发展现状研究,建立了“乡村振兴”数据库和长期观察点,建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团队多次前往天元乡,对当地的新华、香源、新田等村进行了深入考察,形成并提交了资政报告《在巫溪县打造我市扶贫教育基地体验基地的建议》,得到了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李静部长的肯定性批示。

经过开展长期、持续的跟踪调研,我校扶贫智库专家团队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形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多次举办专题化“百村论坛”,提交系列资政报告,为地方产业振兴、生态建设、乡风文明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农民增产增收增富搭建平台。《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均刊发我校教育精准扶贫研究成果,《重庆日报》以《国内知名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为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把脉开方”》为题,报道了我校组织专家学者助推龙眼荔枝产业发展的情况。


自与定点帮扶乡村完成对接后,我校立足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努力为贫困地区补足发展短板,建立教育帮扶机制,探索扶贫教育新模式,拨付扶贫专项资金改善教学设备,优化乡村教育环境,不断为乡村输入人才传授知识,点亮乡村“希望之灯”。


2017年开始,我校与巫溪天元小学、高楼小学建立了教育帮扶机制,选派我校优秀学子到两所小学进行顶岗支教、培训、研学等,支持天元乡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替换两校教师到我校进行针对性“回炉”培训,并在三年间完成了全员培训。

2019年,我校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中国平安村教”工程的高校。同年3月,我校选拔了22名优秀师范生前往乡村开展支教志愿服务,8月,选拔了25名优秀学子作为第二期志愿者前往支教顶岗。学校一直坚持“治学促乡”的办学传统,把扶贫支教与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扎根教育、践行教书育人的情怀,为脱贫攻坚贡献智力,为乡村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为了改善乡村教学设施设备,我校每年向定点帮扶对象拨付扶贫专项资金35万元,共落实扶贫资金190余万元,并分别向天元乡高楼小学、天元小学捐赠教育发展基金6万元,为酉阳县浪坪乡中心小学累计捐款55989元。学校将“输血”与“造血”机制相结合,把“扶智”与“扶志”相统一,为贫困乡村搭建知识阶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为了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我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把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帮扶举措,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担任对口帮扶工作小组组长,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帮扶巫溪县天元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扶贫文件,明确帮扶任务,分解工作责任,完善保障机制。

自2017年以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多次率队到巫溪天元乡等对接扶贫工作,一一落实帮扶资金、帮扶举措,更带头结对帮扶天元乡、珍溪镇的贫困村民。此外,学校将19个二级学院(部)、25个机关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分别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我校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数量、人数,在全市高校中是最多的。

学校党委领导、处级干部多次前往帮扶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致贫原因,及时帮助解决家中困难,为老乡们送上生活用品和慰问金,用心用情帮助老乡们脱贫,帮助他们谋划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