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程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给力教育服务中心> 图片展示>

许昌学院2011年毕业证样本

历史沿革
许昌学院的建校起点是1942年8月,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在新察院成立。

1944年5月,日寇占领许昌,五区联师西迁鲁山,不久停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年7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创办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办学地址在许昌西郊灞陵桥关帝庙。五区联师的设备、人员合并到许昌省立师范学校。

1953年,改名为河南省许昌师范学校,1956年学校始招大专班。

1958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指示许昌师范学校升格为许昌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许昌师范专科学校。

1963年因国家暂时经济困难改为许昌师范学校(中师)。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学校停止招生,校园归部队使用。1972年3月许昌师范学校恢复。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首批恢复为许昌师范专科学校。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许昌学院(本科)。

2014年,许昌卫生学校并入许昌学院。

2015年,成为首家省市共建的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并入选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2015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6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4人,有副高以上职称361人,博士和硕士学位

84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0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拥有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每年度坚持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暨科技活动节、大学生运动会等,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希望工程组织奖、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历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中成绩优异,先后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河南省首届大专电视辩论赛冠军,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编导银奖,第十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舞蹈啦啦队获2009年全国第四届健康活力大赛亚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

学校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大学、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肯塔基州莫瑞州立大学、美国缅因大学、印度斯坦文理学院、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荣誉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成立有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魏晋文化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工笔画研究所、钧瓷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许昌中国钧瓷研究院等。拥有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

省重点实验室(1个)
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机械系统振动与控制。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1个)
魏晋文化研究中心。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电力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共建单位:许继集团;技术领域: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科研成果
截止2014年,学校先后获得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技术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级高层次课题40多项。2002至2004年,学校共完成科研成果1061项,获奖科研成果122项。

科研资源
截止2014年,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172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报刊1800多种,拥有《四库全书》、《四库未收辑刊》、《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珍贵文献。购置和共享电子图书53.79万册,购买有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读秀学术搜索、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数字图书馆、SpringerLink外文期刊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库、EBSCO外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等多种电子资源。

《许昌学院学报》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学报百强特色专栏、河南省一级期刊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全国学报特色栏目。

学校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并与许继集团、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黄河集团等一批企业共同研究科研课题,共享4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