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程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给力教育服务中心> 江苏学校资料>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展示

南京工业大学2013 拷贝.jpg

 

7月14日,“第十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GIS教学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我校丁家桥校区科技创新大楼5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志宏出席仪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敬海教授主持。

赵志宏副校长首先对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百年办学历程、办学特色及近年来在立德树人、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取得的成绩,指出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秉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他同时介绍了测绘学院的办学历史,指出学院近年来已经建立了面向土木建筑行业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借承办本次研修班之机,努力为提高我国GIS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GIS青年人才作出贡献。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王增宁秘书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刘耀林教授、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理事长李满春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汤国安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潘镇处长分别致辞,预祝此次研修班圆满成功。

研修班为期五天,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武汉大学刘耀林教授、同济大学童小华教授、广州大学张新长教授、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慧平教授和我校徐敬海教授等15位专家将为研修班学员授课。7月18日上午将举办青年教师“微课”比赛,参赛老师将进行10分钟微课展示,评委们会分别对每位参赛老师的微课展示进行点评。

本次研修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等单位主办,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并得到航天宏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7月16日,《Science》杂志以全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我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在沸石分子筛碳捕集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Self-assembled iron-containing mordenite monolith for carbon dioxide sieving”(Science, 2021, 373, 315-320),南京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上)杂原子丝光沸石一维孔道筛分CO2, Ar, N2和CH4的示意图。(下)气体吸附分离性能:(A) 298 K时CO2体积吸收量;(B) CO2/N2:15/85和CO2/CH4:50/50二元混合物在1 bar和298 K下的CO2/N2和CO2/CH4分离选择性;(C-E) CO2/N2(CH4)穿透曲线;(F) 2-床VSA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和(G) ASPEN模拟结果。

全球CO2的排放量逐年增长,导致严重的能源、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危机。碳捕获与利用(CCUS)是实现CO2分离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减缓上述危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而CO2的高效捕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碳捕集技术是一项巨大挑战。

针对这一难题,王军教授团队开发了杂原子沸石分子筛水热合成新路线,合成出结构独特的含铁杂原子丝光沸石分子筛单块材料,无需任何后处理即可直接作为自成型物理吸附剂,表现出迄今为止最高的CO2体积吸附容量和分离效率,对氩气(Ar),氮气(N2)以及甲烷(CH4)表现出良好的分子筛分能力,具有优异的抗水汽性能,实现了对燃烧后(CO2和N2分离)、沼气以及天然气纯化(CO2和CH4分离)等体系中CO2的高效吸附分离。审稿人评价,这一研究是碳捕集领域的重大突破,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潜力,开拓了杂原子沸石分子筛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新应用。

我校周瑜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我校硕士研究生张建林、王磊副教授,浙江大学崔希利教授和我校博士生刘晓玲为共同第一作者。王军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颜宁教授和浙江大学邢华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通讯单位依次为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论文合作及协作单位包括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和台湾中原大学等。